又到年底,电商平台开始忙着招商。12月17日,京东开放平台发布公告,正式启动“收编计划”,吸引更多商家入驻。
此次京东的“收编计划”中,包括美妆、服饰、食品等多个品类,面向全国商家。
对此,一位资/深电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,目前来看,京东整体处于盈利状态,因此也希望通过引入更多的商家和产品,丰富平台商品结构,从而提升平台竞争力。
不过,入驻京东并非易事。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虽然京东开放平台向所有优质品牌和商家开放,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商家都能被接纳。
以服饰类目为例,其入驻需要经历企业资质和品牌资质审核、签订平台协议、交付保证金、开店上货等一系列流程。
多位受访者还提到,京东自营的模式让其在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,这也成为部分商家犹豫是否入驻的原因。
“自营模式下,京东采购、仓储、物流等环节的成本会更高,如果后续销售情况不理想,商家可能会面临亏损。”上述分析师表示。
在多位受访者看来,自营型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是其蕞大的劣势。
“作为自营平台,京东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平台,这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平台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商从业者告诉记者。
据前述分析师介绍,京东采销模式下,同一款商品的价格比其他平台要高出10%~15%。
自营模式让京东的回款速度较慢。“如果商家使用其他平台的货品,采用预售或者直播卖货的方式,可以更快地回款。”该分析师表示。
自营模式下的高成本也是其劣势之一。“京东自营需要承担采购、仓储、物流、售后等费用,这些都会转化为商品的成本,蕞终由商家买单。”
据了解,京东的履约费用率是6%,这意味着如果商家销售额为1亿元,其需要向京东支付600万元的履约费用。
而在拼多多、抖音等平台,商家只需要支付1%的履约费用。
“如果商家选择在京东经营,那么其利润空间会被大幅压缩。”上述分析师表示。
此前,京东因自营毛利率低的问题曾多次被消费者吐槽。
财报显示,2022年第三季度,京东实现营收2879亿元,同比增长7.6%,其中自营业务收入为1107亿元,同比增长4.2%。但与此同时,其自营业务的毛利率却从去年同期的16.2%降至12.1%。
这也被业界视为京东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。
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今年9月,京东集团CEO辛利军宣布,公司已对供应链进行战略性调整,拟议暂停与供应商签订新合同至少6个月,并将采取措施优化库存运营,减少库存成本。
供应链的改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。“这意味着京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绩可能会继续承压。”前述分析师表示。
事实上,随着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局限于线下门店,而是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商品。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平台将目光投向了这股新兴的市场力量。